回龙观集采地带
网站首页 > 集采首页 > 集采详情
《中国国家地理》
集采类别: 图书音像
发  起  人: 老呉
发布时间: 2007-05-08 21:29:20
报名截止: 2007-07-31
商品原价: 16
集采价格: 14
联系方式: 保密
联  系  人: 保密
集采地点: 周末晚6点到9点送货到小区门口
结束时间: 7-30
集采详情说明
此次集采已经取消!

2003--2007年其他可集采的期刊封面连接:该网址不再展示

5月份《中国梦》专辑内容介绍

本期268页超厚版回馈读者

1,论坛

名家荟萃解读中国梦。在论坛部分我们邀请的专家有:

盛 洪: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张祥龙: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顺 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会长

徐天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后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 箭: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徐 忠: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研究员

沈明高: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2,科技

如果诺贝尔科学奖的诞生时间提早2000年,中国可能是极富盛名的大赢家。因为,我们的祖先最善于幻想和创新,仅仅围绕摆脱地心引力的飞翔之梦,便发明了风筝、竹蜻蜓和火箭……相较之下,在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当代,虽然我们已经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迈进信息时代的数字生活,但要在这个最考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面重振中华民族的雄风,依然任重道远。

复兴的中国

 “嫦娥”奔月在即——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 撰文•供图/新村

 “北斗”已然升空——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 撰文/施剑松

 下一站,数字强国 撰文/刘睿 摄影/姜 雪 等

我们的祖先

最早的飞行器——中国的风筝与火箭 撰文/李学通 绘图/袁 堃 等

3,交通

古代的中国拥有成熟而完善的交通系统:秦始皇时即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秦驰道;幅员辽阔的元帝国有着效率极高的邮驿制度;清朝的国家级道路——官马大路连通全国……中国今日的交通续写着辉煌:高速公路网络名列世界第二;上海磁悬浮专线领先世界投入商业运营;杭州湾跨海大桥、渤海通道等一系列史无前例的跨海工程代表着中国经济、科技、建筑等的综合实力;便捷连接渤海和黄海的胶莱运河更是延续了先人的旧梦。

复兴的中国

 跨海工程:史无前例的大手笔 绘图/林腾

 胶莱运河:让渤海与黄海一线相连 撰文/海 白

 中国高速公路:世界第二高速网 撰文/沈 畅

 高速铁路:从梦想驶入现实 撰文/沈 畅

我们的祖先

 古代帝国的血脉 撰文/王子今 摄影/马宏杰 等

4,水利

或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只能顺应自然、因势导利,而鲜有改天换地的“大手笔”和“大动作”,所以留下了许多人与水之间的和谐典范。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今天我们有能力建起三峡般气势恢宏的大坝,却依然徘徊在人与水的矛盾之中;许多据称可以“救中国”的水利梦想究竟将惠及子孙还是贻害后代,在尝试之前必须论证、再论证……

复兴的中国

 调水梦:自由流动中国水? 撰文/喻 尘 摄影/黄正平 等

 海水西调:打造中国的“地中海”? 撰文/盛育 制图/蔡博峰

我们的祖先

 中国古代水利:人与水的和谐 撰文/郑连第 摄影/张小宁 等

 灵渠:穿越南岭的奇思妙想 撰文/覃妮娜 绘图/田稚珩 摄影/盛久永 等

5,大制造

一个来自海上的关于中国曾是超级大国的有力佐证是:在唐、宋、明三代,我们的航海造船技术足以傲视群雄;尤其是在明代的全盛时期,我们的海军甚至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海军的总和。而今,从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强大实力的“大制造”行业看来,中国人普遍拥有紧迫感。因为,我们还不能生产大飞机,也没有自己的航空母舰,这与一个拥有广阔海岸线的大国身份不相符,也与我们在这方面极度辉煌的历史不相称。于是,大飞机和航母,成了多数当代中国人的一个梦想。

复兴的中国

大飞机和航母:大国之躯 撰文/吴 戈

我们的祖先

中国古船:讲述航海大国的故事 撰文/汪亚波 周 宁

6,城市

1300年前的唐朝首都长安,有着与辉煌帝国相匹配的城市气象:84平方公里的面积,超过百万的人口,严谨有序的规划,繁茂的经济,多元的文化,以及频繁往来的朝臣、使者、商旅……一个国家的首都就是这个国家实力的体现,是这个国家的世界形象,唐长安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大唐帝国的风采,给历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往事俱已矣。当21世纪来临时,中国的首都北京是否也将再现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合作与协力下,北京正在嬗变。也许我们能看到往日重现。

复兴的中国

北京:京津冀都市圈的领头羊 撰文/李 舒 胡梅娟 摄影/马宏杰 等

我们的祖先

唐长安城:千年前的国际大都会 撰文/和 谷

7,生态

中国哲学宣扬对“道”的信仰,对“德”的信仰,对“和”的信仰,在这样的哲学指导下,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充满智慧的生态农业文明。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实践财富,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有意义。为此,有学者提出长江“润泽海”计划,再造千里洞庭;有学者呼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他们都是基于这个考虑:在中国经济驶上快车道的同时,“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复兴的中国

 长江“润泽海”:再造千里洞庭 撰文/张承建 王学萍 制图/刘娟娟

 坝上,另一座“三峡电站”——关于风电的伟大梦想 撰文/ 黄永明

 到处阳光到处电——中国太阳能发展前景 撰文/ 吴燕

我们的祖先

 小“田鱼”,大智慧——中国古代生态农业 撰文/徐旺生 摄影/张 展 等

8,开放

中国这片古老的陆地从来就是向四面八方开放的,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境线和3.2万公里(包括岛屿)长的海岸线上,永远等待着想“走出去”和要“迎进来”的人。开放,既是一种泱泱大国的姿态又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景观越来越模糊,“丝绸之路”的羊肠小道已被高速公路和互联网所取代,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中国就像淹没地球村里的一户人家一样。此时,我们需要的是审时度势,学会在浪尖上舞蹈。

复兴的中国

 珠三角和长三角:把中国与世界相连 撰文/郑作时 摄影/刘伟雄 等

 北部湾:面向东盟 撰文/冯 艺

 云南国际大通道:从高原走向海洋 撰文/孙 敏 摄影/邓 一 等

 新疆口岸:连接中西亚的桥 撰文/汪金生 摄影/包 迪 等

 图们江口:走向大海的梦 撰文/聂作平

我们的祖先

 丝绸之路:点亮东方和西方 撰文/南香红 摄影/王 彤 等



我要参加 发表留言 我要投诉
参加名单
正在调用报名名单,请稍候...
留言评论
正在调用留言内容,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