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集采地带
网站首页 > 集采首页 > 集采详情
孙瑞雪的书: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
集采类别: 图书音像
发  起  人: dnv
发布时间: 2007-12-31 18:38:50
报名截止: 2008-01-19
商品原价: 原价分别为22.8和28元
集采价格: 分别为13和16元+每人1元运费
联系方式: 保密
联  系  人: 保密
集采地点: 回龙观
结束时间: 2008-1-19
集采详情说明
[系统提示:此次集采已被发起人设置结束!]

看了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电子稿,确实觉得受益匪浅,但一个人看不行,还得家人和带孩子的人看,看电子稿太累了,所以还是买纸质的书吧,我查了一下,卓越网《爱和自由》是15.1元,《捕捉儿童敏感期》是16.7元,价格可以接受,但都没货,查到壮妈汀妈那儿有,价格分别为13和16元,且承诺为全新正版,但有运费,可以几个人分担。



孙瑞雪 女 蒙台梭利教育专家 生于1962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现任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宁夏妇女联合会委员、《银川晚报》特约撰稿人、银川电台特约嘉宾主持、宁夏 蒙台梭利幼儿园园长、北京心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她是国内第一所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创办者,在国内外幼儿教育界颇具声望。从1998年起为《银川晚报》“蒙台梭利科学教育方法讲座”栏目撰文,写有文章100余篇约100万字。从1995年起应邀到全国许多城市进行蒙台梭利教育讲座,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蒙台梭利教师,相继在宁夏电视台、银川电视台、兰州电视台做过多次专题报导。2000年出版了教育学术专著《爱和自由——新儿童教育法》以及合著出版《心智教育成长丛书》——《和孩子终生分享数学逻辑的快乐》上下册;《观察与创造》《想象与创造》《心灵与创造》。



《爱和自由》内容简介



《爱和自由》是著名的蒙台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爱和自由——新儿童教育法》的最新版本(第3版)。本书的前2个版本通过网上邮购和直销在全国各地千万个家长中流传。比起前几个版本,本版的语言更加顺畅有条理,读书快的妈妈,一个晚上就可以看完。





作者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用饱含激情的话语,向广大家长讲解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书中的每一章讲解了一个观念,辅以生动的例子。每一章之间不一定要顺序阅读,你可以直接找到你感兴趣的部分来看。这是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这本书不是教你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告诉我们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如果你觉得现在还不想读蒙台梭利原著,可以先从本书入手,对蒙台梭利教育观念有一个直观、感性的了解。





本书的制作也考虑得很周到,封面朴实无华,目录很清楚明白,在每个标题下将章中内容作了提炼。而且整本书很轻,拿着翻阅不累。出版者是为妈妈们作了精心考虑的。



目录: 回到最上面



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1)



有多少人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在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会顽强抗争。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第二章 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7)



一个小孩子,一手拿着洗脸毛巾一手拿着梳子,他咬咬毛巾,又咬咬梳子。他是在用嘴感觉软和硬。遗憾的是,他的父母并不知道,没有把“软”和“硬”这两个词及时告诉孩子;有幸的是,他们没有把毛巾和梳子拿开。



第三章 智力来自哪里?(16)



人天生不一样,生命的高贵在于每个生命和其他生命都不一样。人的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个性的培养过程,但我们往往把个性理解错了,以为调皮捣蛋、胡思乱想的人才富有个性,其实不是这样。当一个人对事物有独特的感觉能力和把握能力时,他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这样的人可能是沉思的,宁静的。



第四章 儿童必须自己感觉(22)



火车在轨道上行驶,这是成人的规则,当孩子用玩具火车进行其他玩法的时候,爸爸会说:“不对,火车应该在轨道上走。”你能知道儿童的内心吗?这可能是一个与火车无关的探索,也可能他在复习或延续他的昨天。



第五章 不同品质的智力(30)



一个孩子四岁时父母离婚了,有的大人对孩子开玩笑:“叫爸爸,叫了就给你买好吃的!”刚开始孩子躲在妈妈身后,感到屈辱和愤怒。后来习惯了,无论别人怎样哄骗,绝不开口叫爸爸。这一切在孩子心里刻上了什么印记我们无从知道,但是关于“爸爸”这一概念,他肯定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



第六章 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37)



我们知道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反复听一个故事,十天半月也不烦。他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概念。一定要仔细为儿童选书,要让他吸收好东西。



第七章 智力的真正内涵(46)



在一些成人眼里,语文、数学成绩成了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国家很多方面正在和国际接轨,但在教育上,很多家长依然固执地用三十年前的经验教育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他高贵的品质、完整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和充满创造力的思想,这比简单的认字、算术重要得多!



第八章 感觉训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唯—途径(59)



有的孩子还不会走路,上楼的时候大人就开始数“1、2、3”,不会走路的孩子能理解“数”这个抽象的概念吗: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



第九章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成长的—切(70)



很多保姆带的孩子,父母在家只跟父母,父母一走只跟保姆,这常给父母一种错觉:保姆对我的孩子不错,因为他不愿意跟其他人。真正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安全感。





第十章 从爱走向独立(85)



成人不独立便没有力量承担生活的重压,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在三十多岁就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孩子不独立便容易被外在的力量奴役,他整天察言观色、谨小慎微,在长久的压抑下,孩子逐渐丧失了自我,成为一只迷途的羔羊。



第十一章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92)



美术老师发现孩子们把鱼画到了天上,就告诉孩子们:“画画先要画一条地平线。”我儿子的十几张画,每张上都有一条横线。一个小孩子理解什么叫地平线吗?



第十二章 应该怎么理解孩子?(102)



给孩子做肝功能化验,如果把孩子硬按住抽血,这对一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来说太恐怖了!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旁边观察,逐渐理解并适应环境,这需要耐心和时间。成人喜欢一个像木偶般听话、任人摆布的孩子,这对成人来说非常省心。



第十三章 自由与纪律(112)



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第十四章 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123)



外公给外孙买了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外孙想拆掉小汽车,探索车为什么会走,但家人觉得拆了可惜,就把车藏到大衣柜上。几年后孩子长大了,家人拿出了车,但孩子早已不想玩了。家人剥夺的不是车,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机会。



第十五章 掌握知识与发展心智(132)



时间,对于生命头六年的儿童来说如黄金般贵重。很多孩子在这段时间内背会了几十首甚至几百首诗词。家长以为这是在开发智力。诗词表达的情境属于成人的世界,孩子不可能理解,知道这一点的人谁会逼孩子去背什么诗呢?



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应用(136



一位朋友对我儿子说:“你从宇宙飞船出来就会掉到宇宙里去!”我儿子想了想说:“我们现在就在宇宙里!”成人的概念错得太多了。儿童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一个客观的世界,这不只来自谁的教育,这来自他的内心,来自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第十七章 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163)



班上来人听课,老师希望孩子们表现得好一点儿,孩子们能感觉到老师的心思。为了配合老师,吕辞算题写答案长达一个小时,老师知道孩子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老师。孩子的顺从几乎是无限的,为你拿东西会把手拿得麻木,跟你走路脚都起了泡,他们是在爱中决定顺从,在意志中执行顺从。



第十八章 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174)



对于儿童来说,顺从是一种荣耀,一种快乐。想一想热恋的恋人,她请他做点什么时,他是何等的荣耀!顺从的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当儿童有时顺从、有时不顺从时,那是他还没有具备顺从的能力。一旦他具备了能力, 就可能听从成人的指示去做什么,以便检验自己。最后,儿童会渴望顺从,因为他顺从的是真理。



第十九章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191)



很多成人追求真善美,但这过程很艰难,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自我挣扎中度过,一生成为生活的苦行者。但一名儿童如果在零至六岁形成了健全的品格,向善就成了他的自然内驱力,他一生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



第二十章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202)



两个孩子为争一顶新疆帽打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悄悄溜到另一个孩子身后,老师看见后,心想:完了!要打起来了!但是,后面的孩子拿出帽子,给前面的孩子悄悄戴上,欣赏了一下,走了!这就是成人与孩子的区别。



第二十一章 吃的问题(216)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很自私,喜欢吃一样东西就把住不放,不让别人动。十二岁以前的孩子没有道德意识,无所谓自私。如果在吃上得不到满足,儿童的自尊心肯定不强,他会经常看别人的食物,这不是出于饥饿,而是一种心理需求。



第二十二章 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221)



有一个孩子,刚来幼儿院时,拿起一件东西就扔掉,如此反复。当他看到一个目标时,另外有七八个目标在吸引他。他坐立不安,极其焦虑和好动,他充满活力但毫无目的。他被分裂了,不知道自己内心到底要干什么,心理能量失去了方向,问题来了!



第二十三章 蒙氏教育思想适合中国的孩子吗?(253)



蒙台梭利的方法、思想和理论,因其科学性和普遍性而属于国际,属于全世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我们把焦点或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孩子那儿,实际上我们已经将蒙氏教育中国化、民族化了。



节选



当给儿童自由时,他不再听成人的摆布,他依照生命的秩序来发展。他在玩水中变得专注而且安静,虽然他弄得满地是水,在捉迷藏时,他总藏在一个地方,从不试图换个藏身处,你每次在同一个地方发现他时(他很高兴你发现他),他就快乐地哈哈大笑,并不断要重复这个在你看来既愚蠢又毫无意义的游戏……



所有这些,你都不明白它的意义何在。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样?我们知道,这一切就象小描扑抓毛线团是为捉老鼠做准备。人类童年的精神发展是潜在的,我们所知甚少。



……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 (Erich Fromm,1900~1980) 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个医生,他的看法是:每一位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什么才是父母真正对孩子的“爱”呢?我们知道许多动物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比如说:母鸡爱它的小鸡,老虎很爱它的小老虎。……很多父母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对孩子确实充满爱意。但是在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后,这种“爱”恐怕就不是人人具有的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说:“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我们在幼儿院观察孩子的结果证明: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出色。比如说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比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就越快乐无比。许多父母可能有一个错觉:母亲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他。不是的,我的理解是,越爱孩子的父母,孩子也就越不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他,他母亲是爱他的。这个经验也同时告诉他,父母只是暂时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得出,不管父母到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种孩子更容易产生安全感,适应环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别人教给的。原因是他已经建立了安全感。而那种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孩子,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母亲一离开,孩子就拼命地哭,而且他会把这种爱胡乱地施加于任何地方,也就是到处寻找爱,讨好别人,或是完全封闭自己,拒绝任何一种爱。最典型的就是保姆带的孩子。孩子的表现是父母一回来,孩子只跟父母,父母一走就只跟保姆,任何人都不跟,而且对保姆的依恋,常使父母有—个错觉:“保姆对我的孩子好”。这种孩子离开保姆就惧怕任何人。原因是父母在时保姆爱这孩子并让孩子为所欲为,父母不在时保姆便训斥和吓唬孩子。你不能想像得到爱的孩子,怎么会惧怕父母和保姆之外的世界呢?显然他得到的是爱和不爱两种情况,因此用他的经验来看就是他熟悉的人是安全的,除此之外危机四伏。……这种孩子欢乐少,思维不开阔。而正常的在父母那儿得到了爱的孩子,他会把这个感觉建立在自己身上。因为他得到了爱的满足,他就有了安全感,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发展上。



关于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倡、实践并推广的一种教育思想,其目的是以人性化的教育让儿童适时适性地成长。由于教育理念科学、独特, 蒙台梭利教育20世纪问世以来被全世界广泛采用并享有盛誉。该教育方法重视婴幼儿发展进程中的敏感期,尊重婴幼儿内在的需求,并引导他们适时适性地成长。



  蒙台梭利课程:日常生活: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良好习惯;感官教育: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数学教育:使用直观教具,在游戏中进入四则运算和几何的初步教学,奠定数学基础;语言教学: 蒙台梭利发现语言的敏感期在6岁以前,因此不仅强调母语学习,同时强调多语教育,同时引导进入书写敏感期的幼儿进行书写与阅读。





















《捕捉儿童敏感期》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的蒙台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的另一本蒙台梭利教育书籍,收录了200多个0岁—10岁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本书全面深入地揭示了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本书第一章介绍了4个儿童的真实例子,让读者对儿童敏感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后面的章节按年龄段编排,将不同孩子在同一个年龄段的认知状态放在一起,给读者呈现一个个成长的剖面图。



本书的制作与《爱和自由》一样,考虑得很周到。封面朴实无华,整本书很轻,拿着翻阅不累。尤其是目录按照年龄段排列,非常清楚明白,读者可以像查手册那样找到自己关心的年龄段,找到该年龄段的敏感期表现。



关于蒙台梭利教育: 回到最上面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倡、实践并推广的一种教育思想,其目的是以人性化的教育让儿童适时适性地成长。由于教育理念科学、独特, 蒙台梭利教育20世纪问世以来被全世界广泛采用并享有盛誉。该教育方法重视婴幼儿发展进程中的敏感期,尊重婴幼儿内在的需求,并引导他们适时适性地成长。



  蒙台梭利课程:日常生活: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良好习惯;感官教育: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数学教育:使用直观教具,在游戏中进入四则运算和几何的初步教学,奠定数学基础;语言教学: 蒙台梭利发现语言的敏感期在6岁以前,因此不仅强调母语学习,同时强调多语教育,同时引导进入书写敏感期的幼儿进行书写与阅读。



前言: 回到最上面



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采递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通过十年的教育实践,以孙瑞雪为首的专家教育团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以孙瑞雪为首的专家教育团队还发现,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少。他们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地成长着。



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是这个团队十年来自觉的教育使命,也是本书诞生的前提。



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关于本书案例部分,要说明两点:一、有些案例的记录对象是发展不够好的孩子,这部分孩子我们都用了化名。二、本书收录的案例跨越10年,由于时间跨度大大,某些案例的记录者已经不详,这部分案例均以“未名”具名。



四年来,当《爱和自由》在家长中广泛流传时,《捕捉儿童敏感期》即将出版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在很多演讲场合,都有家长着急地问孙瑞雪老师:“那本讲敏感期的书什么时候能出来?我的孩子都要过X岁了!”



现在,这本书就到了您手上。



目录



第一章 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这4个家长详细记录了孩于在某个阶段的成长过程。通过4个纵向的故事,读者会对儿童敏感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书其他章节按年龄段编排,将不同孩子在同一个年龄段的认知状态放在一起,给读者呈现一个个成长的剖面图。



妞妞(0岁-4岁)



畅畅(0岁-4岁)



贝贝(1岁-3岁)



缇缇(2岁半-5岁)



第二章:0岁—2岁半



视觉——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 、认识世界。



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模仿——最早表现 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最强烈。



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1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们的成长(孙瑞雪)



第三章: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2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自我的诞生(孙瑞雪)



第四章:3岁—4岁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一起走来。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2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秩序是文明的基础(孙瑞雪)



第五章:4岁—5岁



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度过后才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伙伴。



出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情感,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映非常敏感。



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依恋。



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



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性别——对性别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绘画、认字、音乐



3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生命的诞生(孙瑞雪)



第六章:5岁—6岁



婚姻——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书写——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数学逻辑——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动植物、实验、收集——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7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第七章:6岁以上



一些螺旋状敏感期,伴随着孩子一直成长到12岁。如: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独立,等等。除此之外,孙瑞雪的教育团队还发现,小学的孩子开始明显表现出理财的兴趣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趋势。



2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第八章:看看身边的孩子



1995年开始,孙瑞雪创办的蒙台梭利国际学校开始举办全国范围的蒙台梭利教师培训班。培训班每年举办一到两次,每次30天左右,至今巳坚持9年。参加培训的学员有家长、教师、大学生以及其他行业对儿童教育感兴趣的人。



本章收录了部分学员的文章,文中记录对象,大都是作者身边的孩子,我们看到,接受过培训后,作者很快学会用另一双眼睛看待孩子,这样的变化,无疑是孩子们的福音。



第九章:孩子应该怎样学习——孙瑞雪和薛梅的对谈



接受了传统教育的孩子适应蒙氏教育吗?家长和学校如何配合?孩子应该怎样学习?这些年来,以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就这些问题做了很多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章收录的是孙瑞雪老师和薛梅老师一次精彩的对话内容。

我要参加 发表留言 我要投诉
参加名单
正在调用报名名单,请稍候...
留言评论
正在调用留言内容,请稍候...